发布日期:2024-12-26 04:52 点击次数:132
哥也色中文
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张祥龙先生于2022年6月8日晚10点50分在北京家中坦然离世,享年73岁。
张祥龙先生是我国现代闻明形而上学家,以风物学、儒家形而上学和东西相比形而上学研究闻明于世。
张祥龙先生1949年8月14日降生于香港九龙。他于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,1982年2月获学士学位。1982年3月至1983年9月在北京环境保护局从事当然保护就业。1983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北京社会科学院形而上学研究所从事形而上学研究。1986年9月至1988年8月在好意思国俄亥俄州托莱多(Toledo)大学就读并获硕士学位。1988年9月至1992年2月在好意思国纽约州立布法罗(Buffalo)大学形而上学系就读并获形而上学博士学位。1992年7月至2012年9月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番邦形而上学研究所、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,历任讲师、副领导、领导,荣任北京大学东谈主文特聘领导。2012年9月自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退休。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任山东大学形而上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领导。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任中山大学形而上学系(珠海)讲座领导。2021年9月任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博古睿学者。
张祥龙先生曾任中国现代番邦形而上学学会理事、中华番邦形而上学史学会理事、北京大学番邦形而上学研究所常务副长处、北京大学番邦形而上学研究所风物学研究中心主任、国际中西形而上学相比学会(ISCWP)会长、好意思国形而上学学会(APA)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、中国风物学专科委员会委员、山东大学风物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;并任西安交通大学东谈主体裁院兼职领导、澳门科技大学兼职研究员。
张祥龙先生治学严谨,学贯中西,和会古今,在东西方形而上学相比、风物学和儒家形而上学等限制造诣深厚,成立斐然;著有《海德格尔念念想与中国天谈》《海德格尔传》《从风物学到孔夫子》《儒家形而上学史讲演录》(四卷本)、《西方形而上学札记》《现代西方形而上学札记》《念念想隐迹:人人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》《风物学导论七讲》《复见寰宇心》《家与孝》《中西印形而上学导论》等二十多部学术专著和文集,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。其著述屡次获奖和重版,在学界和常识界产生了抓久真切的影响。
张祥龙先生学术念念想风物高峻,自出一家。在风物学研究方面,张祥龙先生以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为起始,融入中国传统体谈才能,别开生面,鼓动了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与中国念念想的结缘,促进了海德格尔的中国化。他对风物学的研究极富新见,在汉语学界乃至国际风物学界都卓然自强。
常年来张祥龙先生在相比形而上学研究限制进行了特等的探索,为深化形而上学的贯通和各好意思丽形而上学之间的对话,带来了诸多启发,独创了包括印度形而上学在内的东西方形而上学相比的新念念路。
张祥龙先生积极探索中国形而上学研究的新范式。他早先以风物学才能研究先秦诸子,后逐渐转向并都集于儒家形而上学研究,旁参印度古学,参酌现代西方形而上学,体大念念深,发东谈主未发,成为儒学念念想现代建构的热切代表东谈主物。
张祥龙先生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、山东大学和中山大学,为我国的形而上学熏陶和形而上学功绩倾注了终身心血,引颈学生和他一都念念考,引发了一届又一届学子走上形而上学功绩之路,培养了一多量优秀学者;他又为东谈主真诚而谦和,从不以师长的泰斗将我方的不雅点强加于东谈主。张祥龙先生在教学上不遗余力,审阅、点窜学生功课和论文极其致密良好而又严格平允,其身先士卒堪为学界传谈授业之典范。
张祥龙先生千里静纯和,温煦儒雅,品行正当,为东谈主真挚而知晓,自修严谨而待东谈主宽和。他数十年中一直温雅、资助和饱读吹身处贵重和困境中的学生。他一世追求真义,脱落名利,知行合一。他对中国好意思丽怀有极其深厚的心计,对中中文化复兴具有利弊的历史包袱感,将此视为我方的学术就业,并付出宽敞的勤快。
千里悼惜念张祥龙先生!
张祥龙先生千古!
张祥龙先生遗体告别庆典将于2022年6月12日上昼9∶00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告别室举行。因现在防疫严控,八宝山只允许家东谈主参加,故请发挽联、唁电、哀痛文章的单元或个东谈主请与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办公室磋议。
电话: 010-62751670 010-62753727
邮箱: fengl.liu@pku.edu.cn; zhangy@pku.edu.cn
联系阅读: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吊唁张祥龙先生专栏
附张祥龙先生著述目次
一.著述:
(1)《海德格尔念念想与中国天谈——终极视域的开启与阐明》,北京:三联书店,1996年。
《海德格尔念念想与中国天谈》(纠正精装版),北京:三联书店,2007年8月。
《海德格尔念念想与中国天谈》(纠正新版),北京: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2010年1月。
(2)《海德格尔传》,河北东谈主民出书社,1998年1月。
此书2000年被制成香港公开大学馆藏史籍光盘版,中图总公司广州分公司制作。
《海德格:二十世纪最原创的念念想家》(旧作《海德格尔传》[河北东谈主民出书社,1998年]的翰墨纠正版),台湾台北:康德出书社,2005年4月。
《海德格尔传》(纠正新版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7年4月。
(3) 《从风物学到孔夫子》(30万字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1年4月。
(4) 《风物学念念潮在中国》,与杜小真、黄应泉合著,都门师范大学出书社,2002年9月。本东谈主为该书第一签字东谈主,写稿“媒介”和第一部分,共约九万字。
(5) 《朝向事情自身——风物学导论七讲》(朱刚、林丹整理),北京:合营出书社,2003年1月。39万字。
(6) 《西方形而上学札记》(37万字),北京大学出书社,2005年。
(7) 《现代西方形而上学札记》(23万字),北京大学出书社,2005年。
(8) Sprache und Wirklichkeit: Eine interkulturelle Perspektive (《话语与委果:一种文化间的视线》,德文论著),与Ramakrishna Puligandla合著,张祥龙为第一作家,Christiane Dick译为德文,Nordhausen: Traugott Bautz出书社,2005年。
(9) 《念念想隐迹:人人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》,北京:北大出书社,2007年1月。
(10) 《中华古学与风物学》,济南:山东友谊出书社,2008年1月。
(11) 《孔子的风物学阐释九讲——礼乐东谈主生与哲理》,上海:华东师大出书社,2009年2月。
(12) 《先秦儒家形而上学九讲——从〈春秋〉到荀子》,广西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,2010年1月。
(13) 《现代西方分析形而上学》,辽宁熏陶出书社,1989年 与洪汉鼎等共四东谈主合著。本东谈主为第三作家,撰写书中“物理办法的分析形而上学”一章。
(14)《风物学导论七讲:从原著讲演容许(纠正新版)》(以上第5项的纠正新版),北京: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2011年3月。
(15)《从风物学到孔夫子》(增订版,新增多了8章,约五分之二的内容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1年10月。
(16)《德国形而上学、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》,上海:上国际语熏陶出书社,2012年1月。
(17)《拒秦兴汉和应酬释教的儒家形而上学——从董仲舒到陆象山》,广西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,2012年6月。
(18)《复见寰宇心——儒家再临的蕴意与谈路》,北京:东方出书社,2014年1月。
(19)《〈尚书·尧典〉解说:以时、孝为源的正治》,北京:三联书店,2015年8月。
(20)《家与孝:从中西间视线看》,北京:三联书店,2017年1月。
(21)《儒家心学过火强劲依据》(《儒家形而上学史讲演录》第四卷,前三卷由以上11、12和17的纠正版组成))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9年11月。
《儒家形而上学史讲演录》(四卷本)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19年11月。
(22)《中西印形而上学导论》北京大学出书社,2022年5月。
二.论文:
(1)“塔斯基对于‘真义’的界说过火道理”,《番邦形而上学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第8期,1986年,289-310页。
(2)“分析形而上学、模子与委果”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,1986年第2期。
(3)“贺麟传略”,《晋阳学刊》,1985年第6期。
又载《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祖传略》,第10辑,晋阳学刊裁剪部,山西东谈主民出书社,1987年。
又转载于《和会集》,北京三联书店,1993年10月,51-84页。
(4)“贺麟的治学之谈”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,1992年第11期。
此文修改后再发表于《不雅澜集》,胡军编,北京大学出书社,2004年4月,209-214页。
(5)“联想一块红”,《形而上学筹商》第一辑,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,1993年4月。
(6)“海德格的《康德书》” 《德国形而上学论文集》,第13辑,北大出书社,1993年。此文获1995年颁发的“金岳霖学术奖”三等奖。
(7)“海德格、胡塞尔与东方形而上学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1993年第6期。
(8)“海德格与古希腊前柏拉图形而上学”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1994年第一期。转载于《忠良的探索(中国形而上学1995年)》,张汝伦主编,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,1996年。
转载于《番邦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史》1994年第3期。
此文1996年12月获第三届《北京大学学报》优秀论文奖。
(9)“海德格的风物学起始”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,1993年第10期。转载于《番邦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史》1993年11期。
(10)“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的象论”,《学东谈主》第8辑,江苏文艺出书社,1995年11月。
(11)“风物学的组成不雅与中国形而上学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第1辑,上海译文出书社,1995年9月。
(12)“海德格的组成-缘故域型的念念想方式过火在中西形而上学对话中的地位”,《场与有——中外形而上学的相比与融通》,东方出书社,1994年。
(13)“‘Dasein’的含义与译名”,《德国形而上学论文集》第14辑,北京大学出书社,1995年6月。
(14)“‘合理信仰’的困境和儒家的‘中庸至诚’”,《谈风——汉语神学学刊》第4期,香港,1996年1月。
(15)“海德格贯通的‘谈’”,《谈家文化研究》第8辑,上海古籍出书社,1995年11月。
(16)“胡塞尔‘生活天下’的含义与问题”,《场与有——中外形而上学的相比与融通》(二),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,1995年7月。
(17)“海德格尔的话语不雅与老庄的谈言不雅”,《德国形而上学论丛》(1995年号)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1996年3月。
(18)“东西方神性不雅相比——对才能上的独一宗教不雅的月旦”,《谈风汉语神学学刊》,第六期(1997年春)。
(19)“解释学感性与信仰的相遇——海德格尔早期宗教风物学的才能论”(与陈岸英合写;张祥龙为第一作家)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,1997年第6期。
(20)“胡塞尔的道理学说过火才能论含义”,《形而上学杂志》(台湾出书)第20期,1997年5月。又载于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第二辑,上海译文出书社,1998年12月,1—19页。
(21)“克尔凯郭尔《致死的疾病》中译本导言”,《致死的疾病》,S.克尔凯郭尔著,张祥龙、王建军译,北京:中国工东谈主出书社,1997年。
(22)“‘推行生活训导训导’的‘时势裸露’——海德格尔解释学初论”,《德国形而上学论丛》(1996-1997号),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1997年。
(23)“不雅‘象’”,《念书》,1998年4期。
(24)“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——事实与念念想”,《通达时期》,1998年3、4月号(总第120期);1998年5、6月号(总第121期)。
(25)“Tai Chi: Boksen als een Weg tot Inzicht”(“太极:获取瞻念察之谈”),载于荷兰语学术月刊《Streven》,1997年12月号,974-983页。(此文原为英文,在比利时曾作念演讲;由比利时学者译为荷兰文发表。)
(26)“著译交辉,中西互融——贺麟与北大”,《巍巍上庠,百年星辰——名东谈主与北大》,北大出书社,1998年,754—762页。
(27)“Life-WorldandHigherHumanNature”(“生活天下与更高的东谈主性”,英文),载于德国出书的《风物学研究》(Phaenomenologische Forschungen)杂志1998年特刊, Freiburg/Muenchen: VerlagKarlAlber, 1998, 42—53页。
(28)“The ‘Meeting’ in Ruusbroec’s Spiritual Espousals”(吕斯布鲁克《精神的婚恋》中的‘理睬’,英文), 载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出书的学术杂志《咱们的精神遗产》(Ons Geestelijk Erf) 1998年6月号(72卷2期),154—163页。
(29)“亨利希·海德格神父走访录;与海德格传的几许疑窦”,与赖贤宗合作,载于《形而上学与文化》(台北),1998年12月。
(30)“Heidegger and Taoism on Humanism” (海德格尔停火家对东谈主谈办法的看法,英文),《德国形而上学论丛1998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1999,109—141页。
(31)“中国古代念念想中的天时不雅”,《社会科学阵线》1999年第2期,61—72页。
(32)“吕斯布鲁克过火《精神的婚恋》中的‘理睬’的含义”,《基督教文化学刊》,1999年第1辑,北京:东方出书社,1999年4月,132—158页。
(33)“风物学视线中的孔子”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1999年6期,67—71页。
(34)“中国古代念念想是否能被意见化?”,《念书》1999年7期,58—63页。
(35)“‘合理信仰’的困境和儒家的‘中庸至诚’,《基督教文化筹商》第9辑,1999年9月,291-297页。
(36)“The Time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”,发表于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(《现代中国念念想》,英文),好意思国纽约M.E.Sharpe出书,30卷第4号,1999年,44—61页。
(37)“贺麟”,《学术人人治学录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,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,1999年9月,747—774页。
(38)“境域中的‘无穷’——《论语》‘学而时习之’章析读”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(双月刊),1999年6期,81—86页。
此文收入《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(1990年——2001年)》,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裁剪出书,2002年9月,第400—404页。
此文改写后,以“《论语》‘学而实习之’ 章析读”为题重版于《薪火集》,王博编,北京大学出书社,2004年4月,204—213页。
(39) “风物学の视点からみた孔子”,《世纪の交における形而上学念念考》,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形而上学系共编,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书部,1999年11月,196—215页。
(40) “本色论为何是诠译学?”,《本色与诠译》,北京:三联书店,2000年1月。
(41)“胡塞尔的《逻辑研究》与德里达的《声息与风物》”,《世纪书窗》,2000年第1期(总1期),43—48页。
(42)“对于《海德格尔念念想与中国天谈》的通讯”,《形而上学门》,第1卷第1期,2000年5月,197—199页。
(43)“中国的形而上学需要‘转向’——读张世英先生的《干涉澄明之境》有感”,《光明日报》,2000年5月30日第3版。
(44)“念念想方式与中国不雅——几位德国念念想家的中国不雅分析”,《河北学刊》(双月刊),2000年第5期(2000年9月出书),18—21页。
(45)“旯旮处的贯通——中西念念想对话中的‘印迹’”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》(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版,季刊),2000年第4期478—482页。
(46)“表面改进与念念维的‘相交’”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2001年第1期,18页。
(47)“感受大海的潮汐——《西方高明办法形而上学经典》系列总序”,《西方高明办法形而上学经典》(第一批共4本),北京:中国致公出书社,2001年2月,1—4页
(48)“给中国古代濒危文化一个避风港——竖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残酷”,《现代熏陶报》,2001年7月20日,B1版。
(49)“海德格尔与谈家关系的再搜检”,《天东谈主之际与东谈主禽之辨——相比与多元的不雅点》,新亚学术集刊第17集,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,2001年7月,37—58页。
(50)“开采儒家文化保护区意味着什么?”, 《科学中国东谈主》2001年10期,33—35页。
(51)“‘科学’真贵与中医‘落伍’”,《现代熏陶报》2001年10月19日,B1版。
(52)“人人伦理奈何体现‘家庭’与‘孝谈’的根土产货位?”,《基督教文化学刊》第6辑,2001年12月,33—35页。
(53)“宗教范式与宗教对话”,《阐发与建构》,胡军、孙尚扬主编,北京:北京大学出书社,2001年12月,144—148页。
(54)“‘Dasein’的含义与译名[缘在]——贯通海德格尔《存在与时辰》的踪迹”,《普门学报》第七期,2002年1月,93—118页。
(55)“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”,《编削内参》2002年第3期,15-18页
(56)“风物学的组成不雅与中国古代念念想”(日文),志野好伸翻译,日本《现代念念想》杂志2001年12月增刊,29-17卷,230—242页。
(57)“Thinking in Surfs——A Brief Introduction of Kenneth Inada”(“在浪涛中念念想——简介稻田龟男的形而上学”),载于APA Newsletter(《好意思国形而上学学和会讯》)Vol.1, No.2 (Spring 2002), Newwark: University of Delaware, pp.46-47。
(58)“风物学的组成不雅与中国古代念念想”,《留好意思形而上学博士文选:中西形而上学相比卷》,牟博编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2年6月,3—23页。
(59)“人人化的文化人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求生”,《南开学报》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,2002年第5期(2002年9月20日出书),第1—3页。
(60)“中西念念想对话的机缘安在?——《与命与仁》序”,《与命与仁——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》,河北大学出书社,2002年,1—6页(“序二”)。
(61)“数学与玄学的发源”,《云南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2期(2002年10月出书),第31—35页。
《东谈主大复印报刊贵寓B2·科学期间形而上学》2003.1转载,32—36页。
(62)“‘性别’在中西形而上学中的地位过火念念想遵守”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2002年第6期(2002年11月出书),第1—9页。(《东谈主大复印报刊贵寓B6·番邦形而上学》2003.3转载,71—79页。 《新中文摘》2003.4内容节录,194页。)
(63)“海德格尔的风物学起始”、“海德格尔:本色论为何是阐发学?”,重刊于《Being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》下卷,宋继杰主编,河北大学出书社,2002年10月,977—1020页。
(64)“叔本华、尼采与音乐”,《念念想的精髓》,文池主编,北京:2002年12月,19—37页。
(65)“为什么风物自身即是好意思的?”,《民族艺术研究》2003.1,4—14页。
(66)“仁与艺”,《论证》第3辑,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,2003年2月,290—311页。
(67)“中国形而上学研究才能的多元化”,《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2期,10-16页。(《新中文摘》294期[2003年第6期]转载,28—31页。)
此文英文版:“Pluralizing the Methodology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”,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, Winter 2006-6/Vol.37, No.2, pp.22-37.
(68)“象、数与翰墨——《周易·经》、毕达哥拉斯流派及莱布尼兹对中西哲理念念维方式的影响”,《形而上学门》第三卷(2002)第一期,2003年2月,1—27页。
(69)“中国古东谈主的性别强劲是形而上学的、波及男女之爱的和滋扰历史的吗?——答陈家琪先生”,《淅江学刊》,2003.4 (2003年7月出书),131—134页。
转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3年第6期,第112—113页。
(70)“节日风物学刍议”,《风物学在中国——胡塞尔〈逻辑研究〉发表一百周年国际会议》,上海译文出书社,2003年9月,第12—28页。
(71)“Heidegger and Taoism on Humanism”(海德格尔与谈家论东谈主谈办法),Breaking Barriers: Essays in Asian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 in Honor of Ramakrishna Puligandla (《冲破糟蹋:亚洲与相比形而上学论文集,献给罗摩克里斯那·普利干德拉》,ed. Frank J. Hoffman and Godabarisha Mishra, Fremont, California: Asian Humanities Press, 2003, pp.287-306.
(72)“‘形而上学’的遵守与分寸——杜瑞乐《儒家训导与形而上学话语》一文读后感”,《中国粹术》第15辑(2003年秋出书),257—261页。
(73)“奇哉!辜鸿铭——读《中国东谈主的精神》有感”,《复旦形而上学筹商》 第一辑 ,上海词典出书社,2004年1月,258—260页。
(74)“林毅夫先生‘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’一文置疑”,《通达时期》,2004年第二期,总第170期,广州市社会科学出书社通达时期杂志社,2004年4月,67—72页。
(75) “Flowing Within the Text: A Discussion on He Lin's Explanation of Zhu Xi's Method of Intuition” , 《形而上学门》(Special Issue),2004年4月,北京大学出书社,98—107页。
A revised version of this paper is published i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, Vol. 1, No.1, 2006, Beijing: Higher Education Press & Springer-Verlag, pp.60-65.
(76)“文化经典与科学感性”(学术演讲稿),《中国大学熏陶》2004年第5期,高档熏陶出书社,2004年5月,31—34页。
(77)“风物学奈何影响了现代西方形而上学?”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第3期,2004年5月,9—14页。
《新中文摘》2004年17期(2004年9月)转载,第25-27页。
(78)“Heidegger’s View of Language and the Lao-Zhuang View of Dao-Language” (海德格尔的话语不雅与老庄的谈言不雅), Chinese Philosophy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(《人人化时期中的中国形而上学》), ed. Robin R. Wang, Albany,USA: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, 2004, pp.195-213.
(79)“‘形而上学’的遵守与分寸——杜瑞乐‘儒家训导与形而上学话语’一文读后感”(日文),广濑玲子译,《中国——社会と文化》第19号,2004年,中国社会文化学会刊行,东京,367-371页。
(80)“糊口与时势谄媚”,《生活天下表面——风物学、平常生活批判、实施形而上学》,尹树广、黄惠珍编,哈尔滨:黑龙江东谈主民出书社,2004年,277-303页。
(81)“‘中国形而上学’、‘谈术’,已经可谈术化的广义形而上学?”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2004年第6期,11-13页。
(82)“‘姜嫄生后稷’中的‘缺失’——从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解读周民族的念念想性格”,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2004年第4期,19-26页。
(83)“周敦颐的《太极图说》、《易》象数及西方磋议学说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2005年第1期(总第80期),80-95页。
此文修改后再发表于《台大文史形而上学报》,第62期,2005年5月出书,153-182页。
(84)“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念念想专有性——对一份新发表文件的分析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5年第2期,69-83页。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《番邦形而上学》2005年第4期转载,52-66页。
(85)“佛家的缘故终极不雅与龙树的中不雅”,《普门学报》28期,2005年7月,第1-18页。
(86)“海德格尔”,《西方形而上学史》(学术版,叶秀山、王树东谈主总主编))第七卷第12章(约6万多字),谢地坤主编,2005年12月,474-569页。
(87)“中西哲理翰墨的可译性”,《求是学刊》,第33卷第2期,2006年3月,32-37页。
(88)“孝强劲的时辰分析”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1期,14-24页。
此文修改后的英文版:“A 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Filial Piety”,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: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,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-Verlag,2007,2(3), pp.309-335.
此文又从英文翻译为波黑文:“Analiza svijesti o djecijoj ljubavi kroz vremenski horizont”(对于孝强劲的时辰分析)(波黑语),Nevad Kahteran(萨拉热窝[Sarajevo]大学形而上学系副领导)翻译,Platforma za islamsko-konfucijansko-daoisticki dijalog na Balkanu (《伊斯兰教-儒家-谈家在巴尔干国度中的对话讲坛》),ed. Nevad Kahteran, Sarajevo: Sedam, 2010, 第117-140页。
(89)“中国的现代德国形而上学研究选述”,《云南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2期,10-24页。
(90) “从‘不成说’到‘诗意之说’——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念念想性”,《河北学刊》2006年第3期(总第146期),14-22页。
《番邦形而上学》转载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编,2006.8,41-51页。
(91)“Studies of Continental Philosophy in China and Its Comparative Eng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”, APA (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) Newsletter, vol.05, No.2, Spring 2006, pp.19-22.
(92)“重建孔教的危机、必要过火中行路子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2007年第1期(总第90期),102-109页。择要转载于《高档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,2007.2,133-134页。
(93)“中国传统哲理与文化的阐释原则之我见”,《西北大学学报》2007年4期,第5-7页。
《新中文摘》2007年23期(2007年12月5日出书)全文转载,第40-41页。
(94)“‘辞谢涵泳’的境域含义与前提——再念念贺麟先生所讲演的朱子直观才能”,《中外东谈主文精神研究》,第一辑,杜丽燕主编,北京:中国大百科全书出书社,2008年1月,第3-7页。
(95)“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――遍及办法还瑕瑜遍及办法”,《求是学刊》2008年第1期,2008年1月,第21—26页。
此文英文版:“The philosophical feature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position in inter-cultural dialogue: Universalism or non-universalism? ”,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,Volume 4, Number 4 / 2009年12月,Higher Education Press, co-published with Springer-Verlag GmbH,pp.483-492.
(96)“海德格此后期著述中的‘Ereignis’的含义”,《天下形而上学》2008年第3期,48—54页。
转载于《番邦形而上学——复印报刊贵寓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,2008年第8期,第53—58页。
(97)“儒祖传统文化特区中的传统期间和绿色期间”,《阳光下的民科》江晓原、刘兵主编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,2008年,59—77页。
(98)“政事儒学是遍及办法的吗?——试析蒋庆学说的哲理倾向”,《儒家社会与谈统复兴——与蒋庆对话》,范瑞平主编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,2008年,190-217页。
(99)“相比悖论与相比情境——形而上学相比的才能论反念念”,《社会科学阵线》2008年第9期,第58—64页。
转载于《新中文摘》2009.4,第45—47页。
转载于《番邦形而上学——复印报刊贵寓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,2008年12期,第12—17页。
(100)“意见化念念维与象念念维”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5期,第3—8页。
转载于《番邦形而上学——复印报刊贵寓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,2009年1期,第12—17页。
(101)“海德格尔与老庄之谈”,《中庸学刊》第一辑,韩星主编,陕西师范大学出书社,2008年12月,198—201页。
(102)“The Coming Time ‘Between’ Being and Daoist Emptiness: An Analysis on Heidegger’s Article Inquir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Poet via the Lao Zi” (《在存在与谈无“之间”莅临的时辰——海德格尔通过〈老子〉来探讨诗东谈主专有性的文章阐析》),Philosophy East & West (《东西方形而上学》), Volume 59, No.1, January 2009, pp.71-87。
(103)“深层念念想解放的褪色——新文化通顺遵守反念念”,《科学文化筹商》第6卷第2期,2009年4月,26—41页。
(104)“什么是生成学术才能的教学结构——‘形而上学概论’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”,《中国大学教学》,2009年第4期,第1—7页。
(105)“为什么中国书道能成为艺术?——书道好意思的风物学分析”,《政事与形而上学的共契》,萌萌学术就业室主编,上海: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,2009年7月,第228-239页。
(106)“海德格尔与中国形而上学:事实、评估和可能”,《形而上学研究》2009年第8期,65—76页。
《番邦形而上学》2009.10全文转载,第27—37页。
(107)“罗姆巴赫的密释学与道理学说——主抓东谈主的话”,《番邦形而上学》20辑,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9年,1—3页。
(108)“栖居中的家安在?——找寻最符合东谈主类居住的非高技术建筑”,《风物学与建筑的对话》,彭怒等主编,上海:同济大学出书社,2009年7月,227—239页。
(109)“《儒家、基督宗教与救赎》草读偶感”,《儒家、基督宗教与救赎》,黄保罗著、周永译,北京:宗教文化出书社,2009年,339—341页。
(110)“Comparison Paradox, Comparative Situation and Inter-Paradigmaticy: A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 on Cross-Cultural Philosophical Comparison”(“相比悖论、相比情境和范式际景况――对于跨文化形而上学相比的才能论反念念”),Comparative Philosoph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ve Engagement of Distinct Approaches toward World Philosophy, Vol. 1, No. 1 (January 2010), pp.90-105.
此文被意大利罗马出书的国际学术杂志Formamente (No. 1-2/2010)看成该期首篇研究论文全文转载,并将节录翻译成意大利文。见该期第13-36页。
(111)“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――儒家回生的强劲前提以及与印第安文化的对比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0年第1期,第106—111页。
此文被法国粹术网站(利氏学社网站)请法国汉学学者翻译为法文后发表。该文的网站地址是:
_documents/data_doc/GroupDoc/textes_du_mois/proc_doc/voir_groupdoc
(112)“忠良、无明与时辰”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2010年第1期,第1—9页。
全文转载于《中国形而上学——复印报刊贵寓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,2010年5期,第3—12页。
(113)“贺麟与他的清华国粹院导师”,《中共中央党校学报》第14卷第4期(总第64期),2010年8月1日出书,第87—90页。
(114)“有无之辩和对于老子谈的偏袒——从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‘六合之物生于有/无’章谈起”,《中国形而上学史》2010年第3期(总第71期),2010年8月25日出书,第71—76页。
(115)“中西形而上学的相反与原因”,《对话:东西方形而上学》,吾敬东等主编,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10年,第55—69页。
(116)“‘老子在德国专栏’主抓东谈主手记”,《天下形而上学》2010年第6期,第5—6页。
(117)“东谈主类人性的体格特征”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2010年11期,第30—31页。
孙悦车震门(118)“Kant’s View on the Parent-Child Relationship and Its Problems”,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, Vol.6, No.1, March 2011, pp.145-160.
(119)“21世纪的儒学”,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33卷第1期,52—56页。
(120)“康德论亲子关系过火问题——创造和养育解放生命体的时辰性辨析”,《河北学刊》,2011年第3期,第12—17页。
(121)“Is Political Confucianism a Universalism? Analysis of Jiang Qing’s Philosophical Tendency”, Renaissance of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, ed. Ruiping Fan, Dordrecht, Heidelberg, London, New York: Springer, 2011, pp.225-237.
(122)“大陆新儒家的处境过火社会-政事取向”,《云南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6期,2011年11月出书,第89—92页。
(123)“吕斯布鲁克高明体验论中的时辰强劲——不朽之物已经时辰之物?”,朱刚译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2年第1期,第58—67页。
(124)“《哈利•波特》中的亲子关系与孝谈——东谈主类人性的一种展示:不死已经虽死犹生?”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1期,第1—13页。
(125)“逻辑之心和直观才能——《近代唯心论简释》买通中西哲理的连环套”,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2年第2期,第5—12页。
(126)“An Analysis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Filial Piet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ime”, Moral Life: Reclaiming the Tradition, ed. David Solomon, Ping-Cheung Lo & Ruiping Fan, Heidelberg, London & New York: Springer, 2012, pp.105-118.
(127)“Time in Familial Reverence-Deference (孝): A Comment on Roger T. Ames’s Confucian Role Ethics”,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, Vo].7, No.4, Dec. 2012, pp.635-639.
(128)“联想力与历时归来——内时辰强劲的分层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3年第1期,第65—71页。
全文被《番邦形而上学》(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机杼剪)2013年第5期转载,第27—33页。
(129)“Heidegger und die chinesische Philosophie: Materialien, Einschaetzungen und Moeglichkeiten”(《海德格尔与中国形而上学》,德文论文,V. Heubel和王俊翻译),Heidegger-Jahrbuch 7: Heidegger und das ostasiatische Denken (载于《海德格尔年鉴第7卷·海德格尔与东亚念念想》),Muenchen: Verlag Karl Alber Freiburg, 2013, S.117-137(第117至137页)。
(130)“范式、家眷相似和文化间性——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及儒家相比”,《天下形而上学》,2013年第5期(2013年9月2日出书),第5—22页。
(131)“王凤仪学说的儒家性——对其开悟体验的剖判”,《中外东谈主文精神研究》第六辑,杜丽燕主编,北京:东谈主民出书社,2013年9月,第42—53页。
(132)“‘海化儒学’已经‘家源儒学’?——呈报杨生照先生”,《形而上学门》总28期,2013年12月出书,第339—352页。
(133)“海德格尔的时势裸露才能和《存在与时辰》”,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》,2014年第1期,第40—61页。
《番邦形而上学》(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)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,第28—45页。
(134)“舜孝的重荷与时辰性”,《文史哲》,2014年第2期(总第341期),第38—44页。
转载于《皎皎的家:在中西好意思丽的相比视线下》,吴飞主编,北京:宗教文化出书社,2014年7月,第84-96页。同期复原了《文史哲》因篇幅关系删除的部分。
(135)“‘好意思在其中’的时-间性——《尧典》和《周易》中的哲理之‘不雅’及与他者形而上学的相比”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2期(总第228期),第75—82页。
(136)“孝谈时辰性与东谈主类学”,《中州学刊》2014年第5期,第11—20页。
(137)“联想办法信念中的儒家复兴和抗战开国——贺麟先生的《文化与东谈主生》简评”,《云南大学学报》,2014年第4期,第47—51页。
(138)“王凤仪伦理疗病阐析——儒家生命伦理之活例”,《中外医学 形而上学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&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Medicine),第XII卷,第2期,2014年,第9—28页。
(139)“良知与孝悌——王阳明悟谈中的亲情训导”,《广西大学学报》,2015年第2期,第1—6页。
(140)“中国研究范式探义”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15年第1期,第16—24页。
(141)“唯识宗的归来不雅与时辰不雅——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风物学探讨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5年第2期,第55—61页。
(142)“海德格尔与儒家哲理视线中的‘家’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第16辑《风物学与中国念念想》,上海译文出书社,2015年6月,第3—36页。
(143)“对亲子关系的哲理探究的阐发和讲演”,《文史哲》,2015年第4期,第16—20页。
(144)“贯通海德格尔时势裸露才能的话语旅途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5年第5期,第51—52页。
(145)“乱伦与联想国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,2015年第2期,第29—50页。
(146)“贺麟论知行合一与直观法——一个买通中西哲理的圭表”,《清华西方形而上学研究》,2015年第2期,第62—75页。
(147)“儒家通三统的新时势和北好意思阿米什东谈主的社团生活――不同于现代性的另类生活追求”,《宗教与形而上学》,第5辑,金泽、赵广明主编,北京: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,2016年1月,第237-251页。
(148)“儒家会奈何看待同性婚配的正当化?”,《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学报》,2016年第1期,第62-70页。
由《高档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(2016年第2期第20—22页)节录转载。
《中外医学形而上学》,第16卷第2期(2018年12月)第53—72页。
(149)“‘家’的歧异——―海德格尔‘家’哲理的讲演和评析”,《同济大学学报》,2016年第1期,第19—29页。
由《番邦形而上学》(中国东谈主民大学书报贵寓中心)转载,见该刊2016年第5期,第44—53页。
(150)“The Book Review of Henry Rosemont Jr.’s Against Individualism”,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, vol.2, issue 2, 2016, pp.237-240.
(151)“家庭和孝谈是否与东谈主性联系?”,《晋阳学刊》,2016年第4期,第67—72页。
(152) “什么是风物学”,《社会科学阵线》2016年第5期,第1—10页。
《新中文摘》全文节录转载。
(153)“期间、谈术与家——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期间本质的道理及局限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,2016年第5期,第56—65页。
(154)“中国在什么道理上有约略莫得科学”,《中华念书报》,2016年11月16日第9版,第1—2页。
(155)“在书谈和文本际会中达到形而上学的纯正——纪念念叶秀山先生同样中西哲理的学说”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,2017年第1期,第37—40页。
(156)“父亲的地位——从儒家和东谈主类学的视线看”,《同济大学学报》,2017年第1期,第52—60页。
(157)“强劲流和当然办法——从叶锋领导的文章谈起”,《西南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17年第2期,第21—27页。
(158)“《形而上学论稿(从本有而来)》两译名商榷”,《海德格尔:翻译、解释与贯通》,王庆节、张任之编,北京:三联书店,2017年6月,第374—383页。
(159)“列维纳斯论‘家’和‘家东谈主关系’——都备他者牵拉出的生命谈德时空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第20辑《德法风物学的新视域》,上海译文出书社,2017年6月,第3—26页。
(160)“Technology, Dao-Techne and Home: The Significance and Limits of Heidegger’s Critique of Modern Technology’s Essence”, Embodiment, Phenomenology East/West (Year 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2/2017), co-ed. by Hilge Landweer, Hans Feger, Xie Dikun, Wang Ge, Berlin, Boston: De Gruyter, 2017, pp.372-392.
(161)“家的本质与中国度庭生活的重建地——张祥龙领导访谈录”(签字为“张祥龙,张恒”,《河北学刊》,2018年5月,第38卷第3期,第1—8页。
(162)“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——价值感受、爱的顺次和共同体”,《天下形而上学》,2018年第3期(2018年5月),第74—87页。
(163)“儒家能给与母系家庭吗?——父系制与母系制关系刍议”,《广西大学学报(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8年第3期,第1—7页。
(164)“时晕与几微——风物学时辰与《周易》象数时辰的原结构相比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,2017年第2期,第3—31页。
(165)“东谈主工智能与广义心学——深度学习和本心的时辰含义刍议”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2018年第4期,第13—22页。
(166)“From the Ineffable to the Poetic: Heidegger and Confucius on Poetry-Expression of Language”, Philosophy of Language, Chinese Language, Chinese Philosophy: Constructive Engagement, ed. Bo Mou, Leiden, Boston: Brill, 2018, pp.403-428.
(167)“在中西间性里反对个体办法——从罗斯文的书谈起”,《谈德与好意思丽》,2018年第4期,第104—110页。
(168)“‘家’与中中好意思丽”,《中央社会办法学院学报》,2018年第6期,第117—120页。
(169)“原时辰、亲亲与权柄传承——呈报朱刚和黄启祥”,《形而上学分析》,2018年第6期,第43—51页。
(170)“舍勒伦理学与儒家的关系——价值感受、爱的顺次和共同体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,2018年第2期,第3—47页。
(171)“缺少时期的至情诗歌”,《念念复堂遗诗》(陈卓仙著,秦春燕䇳注)之“序三”,上海:上海古籍出书社,2018年11月,第1-6页。
(172)“‘中国精神’笔谈”,《中央社会办法学院学报》,2020年第4期,第36—38页。
(173)“风物学奈何进行儒学研究?——论两边才能论的亲和性”,《浙江学刊》,2020年第6期,第68—74页。
(174)“代际时辰:家的形而上学身份——与孙向晨领导商榷”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21年第10期,第60—66页。
(175)“风物学的旯旮性”,《中国风物学与形而上学筹商》,第27辑(2021-06-30),第3—25页。
(176)“家的元居间性——东谈主类应该奈何接济我方的后代”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,《形而上学动态》2021 年第 3 期,第48—51页。
(177)“‘惊异’和‘疼爱’的形而上学地位——张世英先生形而上学不雅简析”,《现代形而上学》2021 年第2 期,第74—81页。
三.译作(含校订):
(1)《致死的疾病》,S.克尔凯郭尔(Kierkegaard)著;张祥龙、王建军译,北京:中国工东谈主出书社,1997年。
(2)“海德格论‘谈’与东方形而上学”,张祥龙编译,《谈家文化研究》第六辑,上海古籍出书社,1995年6月。
(3)“谈、佛对于训导的玄学过火挑战”,K. Inada著。《谈家文化研究》第六辑,1995年6月。
(4)“别传的本质和表面”,载贺鳞著《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史论文集》,商务印书馆,1990年,14—23页。
(5)“魔术”,同上书,24—33页。
(6)“村社轨制研究”,同上书,34—40页。
(7)“论吉伍勒的伦理念念想”,同上书,41—46页。
(8)“爱默生”,贺麟著《现代西方形而上学讲演集》,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,22—39页。
(9)《西方形而上学英汉对照辞典》(尼古拉斯·布宁、余纪元编辑)中“现代欧陆形而上学”部分,约140个条件,8万字;北京:东谈主民出书社,2001年。
(10)“风物学与东方念念想”,Kah Kyung Cho著,见《在北大听讲座》(第六辑),文池主编,北京:新天下出书社,2002年5月,163—174页。
(11)《海德格尔》,P. A. Johnson著,张祥龙、林丹、朱刚合译,北京:中华书局,2002年3月。
(12)“海德格尔与老子”,Kah Kyung Cho著,见《在北大听讲座》(第七辑),文池主编,北京:新天下出书社,2002年5月,193—204页。
(13)“时势化与时势裸露”,Martin Heidegger著,欧东明译,张祥龙校,见《天下形而上学》2002年第2期,45-49页。
(14)“试论东方好意思学的特质”,Kenneth Inada(稻田龟男)著,宫睿、李旭译,张祥龙校;载《普门学报》第11期(2002年9月),1—45页。
(15)“再论海德格尔与老子”,Otto Pöggeler著,《天下形而上学》2004年第二期,2004年3月,103—108页。
(16)“海德格尔的早期念念想专栏:主抓东谈主的话”,并校对“让逻辑重获形而上学道理(1912-1916)”(S. G. 克洛维尔著,朱松峰译)一文;见《天下形而上学》2005年第2期,25-42页。
(17)主抓《老子在德国专栏》,撰写“主抓东谈主手记”。并查对一篇译文,即:“都格弗里特•布略泽先生七十寿辰复书”,海德格尔/文,朱锦良/译,张祥龙/校。《天下形而上学》,2010年第6期。
(18)《精神的婚恋》,J. v. 吕斯布鲁克著,张祥龙译,北京:商务印书馆,汉译天下学术名著丛书哥也色中文,2012年11月。